想吃得安心,食材怎麼挑?
打破你習慣的30個挑菜迷思
菜市場那麼大,什麼樣的食材最「青」?專家指出,外觀最漂亮、完美不見得就好,選天然產品,掌握當季盛產、清楚來源等原則,買到NG食材機率自然小!
米麵豆製品類
1.米越白、越大顆越好?
白米顏色及大小由機器篩選,沒有太大問題。要注意的是,在機器洗選過程中,為讓白米不長蟲,就有噴入除蟲藥疑慮。直接到產地拜訪農夫,了解生產過程最安心。
2.紅豆、綠豆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?
錯。紅豆與綠豆經有除草劑殘留。紅豆在生長過程中有病蟲害問題,農藥少不了,採收前因人力不足,省事方法即噴灑除草劑,以便機器採收,因此應多選擇台灣有機產品。
3.粄條、蘿蔔糕口感Q彈才好?
粄條、蘿蔔糕及米苔目等此類食品若添加硼砂,可以增加彈性及脆度,但食入後對人體有害。購買時最好要選真空包裝,且包裝外的原料標示,食品添加物種類越少越好。
水果類
4.買荔枝,挑果殼紅潤的才好?
錯,有些不肖商人為使荔枝表皮保持紅潤以增加賣相,而噴灑強酸保鮮劑,吃下後會導致消化道黏膜受損,引起強烈腹痛等。挑選有生產履歷標章較有保障,食用前洗淨外殼後再食用。
5.蓮霧又紅又美最好吃?
一般來說,顏色越紅越甜,但要多加注意的是,蓮霧是高農藥作物,草莓、芒果也都是,在甜美度之外,更應注意其來源產地,最好詢問是否有檢驗證明,以確認農藥的殘留量合於標準。
6.水蜜桃外觀沒破損,就能連皮吃?
水蜜桃種植期間通常有套袋保謢,可隔離與農藥直接接觸,但因水蜜桃易受病蟲害侵襲,且需要大量肥料幫助生長,因此用肥用藥重,食用前最好去皮,以免吃進殘留有害物質。
7.蘋果外表越光滑、越亮才新鮮?
蘋果採收過程會遭破壞,果農會噴食用蠟以延長保存期限。長期不洗淨、不削皮就吃,易讓殘留農藥及戴奧辛累積在體內,形成肝臟、腎臟負擔。表層有白霜,色澤不亮的,多半較新鮮。
海鮮及肉蛋類
8.雞蛋外殼有粗糙顆粒是正常現象?
一般雞蛋外殼有粗糙顆粒表示越新鮮,光亮平滑表示鮮度不夠。蛋殼顏色跟母雞的品種及餵養的飼料有關,大小則代表母雞歲數的高低,母雞越老,生的蛋越大。
9.豬頸處常打抗生素,「松阪肉」該少吃?
豬隻打針多在背部或頸部,但不會打在松阪(頭頸間)部位而較近梅花肉部位,因此「少吃豬頸肉」的疑慮是多餘的。選擇來源信任的豬隻,由合法屠宰場屠宰或有品牌、健康養殖的豬隻。買有品牌的冷凍豬肉,生菌數也較低。
10.活蝦一定最新鮮?
台北市場買的活蝦,得從中南部運至基隆魚市場再轉運其他市場,途中就可能添加興奮劑。購買產地直銷、有生產履歷的蝦子較佳。
11.魚鰓紅、眼睛明亮就可放心?
這已不是最正確的選擇標準,打撈上岸就噴灑福馬林等防腐劑的魚隻,雙目依舊閃亮。選擇有信譽的固定攤商,魚貨流動率高。或直接購買有品牌的冷凍魚,烹調前才冷藏、解凍最保鮮。
12.文蛤外殼顏色黑是正常的?
這是正常的。新鮮文蛤顏色會較深,之後慢慢變淡。要注意的是,為求顏色深淺一致賣相好,則有遭添加漂白劑的疑慮。文蛤打撈上岸後放在鹹水中吐沙販售,或去水低溫販售皆正常狀況。
13.雞脖子、雞翅會累積毒素,少吃為妙?
如果雞隻不健康,吃哪個部位都差不多。同樣要選擇在人道環境下健康飼養的雞隻,現在台灣已有許多可供選擇的品牌,如果在菜市場中選購,至少要問清楚雞隻來源、飼養環境及天數。
蔬菜類
14.花椰菜標榜抗癌,但農藥問題很嚴重嗎?
花椰菜及青花菜主產季在秋冬,盛產期農藥疑慮較小。若擔心農藥殘留問題,就選擇吉園圃無農藥殘留蔬菜,或有機耕作的蔬菜。
15.豆芽菜要選又白又肥最美味?
太潔白、肥胖的豆芽菜可能浸泡漂白劑,使用生長激素使莖部肥大增加賣相。新鮮豆芽菜的芽根略帶黑褐色,莖部短而肥壯呈乳白色,購買時最好挑細長帶鬚根、整株完整的豆芽菜。
16.常見的高麗菜有農藥殘留疑慮?
高麗菜是溫帶蔬菜,盛產期是冬季,冬天吃疑慮較小,在夏季則要選擇高海拔的高冷區所種植的作物,大白菜亦是如此。
17.薑長在地下,不會有蟲害,也無須農藥?
大錯。在地面下,仍有萬蟲鑽動,農藥與肥料仍少不了。再者,薑是相當耗地利的作物,採收之後,土地要休息3年的時間,才能再行耕作。購買時也別忽略農藥問題,多選擇有機或是無農藥耕作的。
18.玉米當火鍋料很對味?
玉米結穗時,易在中心處產生嚴重蟲害,因此會打農藥,煮火鍋時,放過玉米的湯勿食用。購買後以流水沖掉沾染的灰塵,浸泡片刻,清洗後再切開,避免農藥進入。玉米筍離成熟期還久,殘留藥性較強,少吃為宜。
19.有機萵苣可以直接生吃?
萵苣一般生吃較多,最好挑選有機栽種的,較無農藥殘留的疑慮。選購時,以葉片完整無病斑、葉脈扁平,且色澤淺綠為佳。但有機還是可能有病蟲害,可在食用前先用白醋浸泡殺菌。
加工食品類
20.肉羹顏色白又脆,會不會有問題?
色澤過白可能是加了漂白劑,現在普遍以合法的食品添加物磷酸鹽取代硼砂,一樣可以達到有彈性的口感,但畢竟是化學合成物質,不宜多吃。散裝商品無食品標示,而且製作過程較無保障,不建議購買。
21.丸子越彈跳越好?
翻開丸子包裝上的標示,會發現添加物如奇門遁甲般難解,越彈跳,可能表示添加物越多。應先選擇有品牌的冷凍商品,或是現做的新鮮品,大賣場或市場中秤斤論兩的散裝冷藏貨應避免。
22.火鍋料理中常吃的炸豆皮健康嗎?
豆製品容易生菌,處理環境的清潔與否格外重要,少買來源不明的散裝品,選擇標示清楚、或是有機豆腐品牌的非基因改造黃豆製品。炸豆皮則還有炸油問題,油質若不新鮮,豆皮會有油耗味,是可以吃出來的。
23.枸杞、紅棗顏色越紅越好?
不一定。枸杞顏色過紅則有被染色的疑慮,台灣的紅棗及枸杞多是進口,較無法直接了解其製作過程,有少數農友自己種植的紅棗,可供預訂。
24.乾香菇外觀好看就可以買?
乾香菇應該整朵完整帶有蒂頭,且手指按壓,以硬脆為宜,傘面呈深褐色,香菇內側呈現淺黃到金黃色澤,若顏色變深或泛白,可能已經變質。購買時,可以認明包裝上印有「台灣香菇標章」,避免買到走私香菇。
飲料類
25.標榜新鮮的瓶裝果汁,真有營養成分?
市售鮮果汁飲品多是濃縮還原,將新鮮成熟果實榨汁後再經過濾、調配、殺菌等過程後包裝上市,由於調配果汁充斥調味料與色素,且因加入砂糖、果糖或甜味劑,飲用過量會攝入過多熱量,導致肥胖。
26.坊間鮮奶品牌很多,該怎麼選?
有些牧場為產量會對牛隻施打催乳針,因此買鮮奶時選瓶身標示「單一牧場」的乳製品,牛奶由牧場自產自銷,而非向其他牧場收購。
27.市售的深層水、鹼性水,有益健康嗎?
水從固態到氣態的物理變化程序是固定的,想讓水變得不一樣,只能添加東西,進入人體後,水分子仍然會依照固定的過程被吸收、代謝,因此挑選包裝水時,內含的微量元素越少、導電度越低,對身體都較好。
調味佐料類
28.果醬的保存期限2年正常嗎?
通常能保存很久的產品就有添加防腐劑的疑慮,果醬能保存2年不太合理,成分標示若有「己二烯酸」或「苯甲酸」,就是防腐劑。在台灣可買到無添加化學成分並用天然海藻膠做凝固劑的果醬,才能吃到真正水果香。
29.蜂蜜結晶,是假貨還是壞掉了?
蜂蜜結晶是正常物理現象,這是天然葡萄糖和水分在低溫下形成的。購買前,可以先試聞,真正的花蜜會有清淡的特殊花香氣。直接向產地訂購,或在農民市集中直接向農夫買,都可避免買到假貨。
30.醬油不就是大豆或黑豆釀造的嗎?
不完全是。市面上有許多3天即做成的速釀化學醬油,價格比純釀造便宜許多,純釀造醬油瓶身會貼台灣釀造公會核發的「100%純釀造」標示。另外,有些醬油會添加防腐劑,瓶身成分標示會寫明,應避免選擇。
【延伸閱讀】坊間化學添加物,食用過量有何風險?
防腐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抑制微生物生長,延長保存期限
.常用於醃漬品等含水量高產品
常見品項:己二烯酸、苯甲酸、去水醋酸、丙酸及其鹽類等
過量影響:具致癌風險、形成肝賢負擔
殺菌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殺滅食品上所附著微生物
.常用於食用水及魚肉煉製品
常見品項:過氧化氫、氯化石灰、次氯酸鈉及二氧化氯
過量影響:胃痛、嘔吐、呼吸困難、精神錯亂、昏睡及致癌性
抗氧化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防止食品主成分氧化
.常用於油脂、水產鹽漬品、乾穀物等
常見品項:BHA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C等
過量影響:對眼睛、皮膚有刺激性,可能對肝、腎和腸胃道有致癌性
漂白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將食品中的色素褪色
.常用於飲料、麵粉及蜜餞、乾貨等
常見品項:亞硫酸鹽類及過氧化苯甲醯等
過量影響:過敏、噁心及嘔吐等症狀
保色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保持或促進食品的顏色
.常用於肉製品或魚肉製品
常見品項:亞硝酸鹽類及硝酸鹽類
過量影響:致畸胎、致突變、肝毒性以及誘發癌症
膨脹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增加食品體積、使食品產生蓬鬆效果
.常用於麵包、餅乾等各類膨化食物
常見品項:碳酸氫鈉及合成膨脹劑等
過量影響:頭痛、食欲不振、嘔吐、破壞呼吸系統、骨質疏鬆及貧血等
品質改良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輔助食品加工、改良品質、釀造等
.常用於烘焙食品、釀造及粉末食品等
常見品項:氯化鈣、氫氧化鈣、三偏磷酸鈉、硫酸鈣、食用石膏等
過量影響:大多為安全物質,氯化鈣長期食用會刺激食道以及胃腸道
營養添加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補強或增加食品營養
.常用於乳品、嬰兒食品、肉製品等
常見品項: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胺基酸、檸檬酸鹽、番茄紅素等
過量影響:噁心、多尿、肝、脾、心、腎等負擔及慢性中毒情形
著色劑(色素)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對食品產生著色作用、提供食品色澤
.常用於生鮮食品、飲品、海帶等食品
常見品項:食用藍色1號、食用黃色4號、食用紅色6號、葉黃素等
過量影響:肝、腎毒性、尿液著色、頭疼、心悸、癌症及染色體變異
香料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賦予及增強食品香味
.常用於飲料、麵包、餅乾等各類食品
常見品項:乙酸乙酯、丁香醇、丁酸、香莢蘭醛等
過量影響:噁心、呼吸急促、抑制中央神經系統、休克及死亡等症狀
調味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賦予食品風味,如酸味、甘味、甜味
.常用於蜜餞、即溶咖啡、飲料等
常見品項:D-山梨醇、琥珀酸、阿斯巴甜、L-麩酸鈉(味精)、檸檬酸、糖精等
過量影響:影響腦部發育、腎臟病、致癌等風險;笨酮尿症患者無法代謝阿斯巴甜
黏稠劑(糊料)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增加食品黏稠性或滑溜感
.常用於啤酒、果醬、烘焙食品、飲料、冰淇淋等各類食品
常見品項:阿拉伯膠、鹿角菜膠、玉米糖膠、海藻酸、CMC等
過量影響: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,但大量攝取(50公克以上)恐導致腹瀉
結著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增加食品保水性、乳化性、黏性
.常用於肉製品及魚肉製品等
常見品項:磷酸鹽類、焦磷酸鹽類、多磷酸鹽類等
過量影響:阻礙鈣吸收,使血液中磷過多,影響體內鈣、磷平衡
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食品加工過程所需的酸、鹼及樹脂類
.常用於化學醬油、味精、食用油、水果罐頭、麵條等各類食品
常見品項:氫氧化鈉、碳酸鉀、鹽酸、硫酸、離子交換樹脂等
過量影響:腐蝕消化道、呼吸困難、嘔吐、腹瀉、干擾維生素吸收等症狀
溶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便於從果實中萃取油脂或精油、溶解香料或色素等用途
.常用於香料、色素、抗氧化劑、口香糖、餡料、啤酒、啤酒花等各類食品
常見品項:丙二醇、甘油、己烷、異丙醇、丙酮、乙酸乙酯及三乙酸甘油酯等
過量影響:噁心、暈眩、腸胃疼痛、痛性痙攣、嘔吐、腹瀉、休克及死亡等情形
乳化劑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讓水與油均勻混合的介面活性物質
.常用於人造乳酪、冰淇淋、餅乾、巧克力、調味料等各類食品
常見品項:脂肪酸甘油酯、脂肪酸蔗糖酯、羥丙基纖維素、鹼式磷酸鋁鈉等
過量影響: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,過量危害較少發生
其他
使用目的與常出現產品:
.利食品加工過程如消除泡沫、防蟲等
.常用於穀類、豆類、口香糖、錠劑、膠囊食品、飲料、油脂等各類食品
常見品項:胡椒基丁酸、矽樹脂、矽藻土、單寧酸、酵素製劑、液態石蠟、蟲膠等
過量影響: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,過量危害較少發生
資料來源:《圖解食品安全全書》 整理:羅秀如